
三唑酮配合物的剂型及分析方法研究
作品编号:SWHX0104 开发环境: WORD全文:22页 论文字数:11000字 此三唑酮配合物的剂型及分析方法研究毕业设计完整版包含[论文] |
以下仅为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本文利用三唑酮的高效配位功能,和氯化铜在95%的乙醇溶剂中进行反应而形成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将该配合物加工成含量为25%的可湿性粉剂。通过剂型配方的筛选研究,已从中筛选出最优的、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可湿性粉剂,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指标和分析方法,该优化的剂型配方和分析方法可用于工业生产。
本实验配方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做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进行互配,由于此表面活性剂容易吸附于固体表面(一般在水介质中固体表面常带负电荷),使表面变得疏水,而使三唑酮•氯化铜可湿性粉剂大量悬浮于水中,导致悬浮率过高。
本实验配方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丁基萘磺酸钠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进行互配,虽然烷基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是润湿、乳化、分散及去污作用最好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在配成可湿性粉剂后却使悬浮率变的非常差,所以不适用。然而将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时,可使配成的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变的非常理想,结果选用了这种互配技术。
本实验配方中以500-P乳化剂(主要成分为:N-烷基吡咯烷酮)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进行互配,N-烷基吡咯烷酮是一种极性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度很低,故室温时水溶液中尚无胶团形成。但它的表面活性很高,在形成三唑酮•氯化铜可湿性粉剂时,使可湿性粉剂沉于水的底部,悬浮率达到九十多,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分解所造成的。
经过上述的分析比较,配方试验1(2007-3-16)的样品配方悬浮率达不到要求。配方试验2 (2007-3-27)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108.66,但在检测时发现量筒底部有大量沉淀,悬浮率过高的原因为三唑酮•氯化铜在水中存在快速分解现象造成的。配方试验3 (2007-3-29)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109.56,悬浮率高的原因和配方试验2 (2007-3-27)的样品配方相同。配方试验4 (2007-4-2)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64.08,悬浮率低于标准要求。配方试验5(2007-4-3)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96.75,也有可湿性粉剂沉淀于底部的现象,但比配方试验2(2007-3-27)的样品配方和配方试验3(2007-3-29)的样品配方效果要好。配方试验6(2007-5-11)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100,可湿性粉剂微量沉于底部,大部分是悬浮于水中,在检测时观察效果非常好。综上所述,分别对配方试验5(2007-4-3)的样品配方和配方试验6(2007-5-11)的样品配方进行加速储存实验。
对配方试验5(2007-4-3)和配方试验6(2007-5-11)的样品进行加速储存后,分析检测结果如表10-11。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三唑酮配合物的剂型及分析方法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本实验配方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做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进行互配,由于此表面活性剂容易吸附于固体表面(一般在水介质中固体表面常带负电荷),使表面变得疏水,而使三唑酮•氯化铜可湿性粉剂大量悬浮于水中,导致悬浮率过高。
本实验配方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丁基萘磺酸钠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进行互配,虽然烷基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是润湿、乳化、分散及去污作用最好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在配成可湿性粉剂后却使悬浮率变的非常差,所以不适用。然而将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时,可使配成的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变的非常理想,结果选用了这种互配技术。
本实验配方中以500-P乳化剂(主要成分为:N-烷基吡咯烷酮)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进行互配,N-烷基吡咯烷酮是一种极性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度很低,故室温时水溶液中尚无胶团形成。但它的表面活性很高,在形成三唑酮•氯化铜可湿性粉剂时,使可湿性粉剂沉于水的底部,悬浮率达到九十多,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三唑酮•氯化铜配合物分解所造成的。
经过上述的分析比较,配方试验1(2007-3-16)的样品配方悬浮率达不到要求。配方试验2 (2007-3-27)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108.66,但在检测时发现量筒底部有大量沉淀,悬浮率过高的原因为三唑酮•氯化铜在水中存在快速分解现象造成的。配方试验3 (2007-3-29)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109.56,悬浮率高的原因和配方试验2 (2007-3-27)的样品配方相同。配方试验4 (2007-4-2)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64.08,悬浮率低于标准要求。配方试验5(2007-4-3)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96.75,也有可湿性粉剂沉淀于底部的现象,但比配方试验2(2007-3-27)的样品配方和配方试验3(2007-3-29)的样品配方效果要好。配方试验6(2007-5-11)的样品配方悬浮率为100,可湿性粉剂微量沉于底部,大部分是悬浮于水中,在检测时观察效果非常好。综上所述,分别对配方试验5(2007-4-3)的样品配方和配方试验6(2007-5-11)的样品配方进行加速储存实验。
对配方试验5(2007-4-3)和配方试验6(2007-5-11)的样品进行加速储存后,分析检测结果如表10-11。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三唑酮配合物的剂型及分析方法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相关毕业设计:
网站客服咨询
本站现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为学校答辩通过后征集或原创写作设计开发,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开发写作团队,全面面向广大朋友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参考以及快速周到的写作设计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作品目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