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氨酸与Cu(Ⅱ)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作品编号:SWHX0440 开发环境: WORD全文:28页 论文字数:9700字 此甘氨酸与Cu(Ⅱ)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毕业设计完整版包含[论文] |
以下仅为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M代表CuSO4 ,L代表甘氨酸,C代表配合物,D代表H2SO4,t代表反应时间,[M0]和[L0]代表CuSO4和甘氨酸的初始等摩尔浓度[M]、[L]、[C]分别代表CuSO4、甘氨酸和配合物的等摩尔浓度,k2代表速率常数;α和β分别代表CuSO4和甘氨酸的反应级数;A代表配合物在选定波长(231nm)下的吸光度。
用公式(1-3)对数据进行拟合,拟合曲线边径如图1-4和1-5从中可看出,此配位反应为一个二级反应,对甘氨酸和Cu(Ⅱ)的反应级数分别是一。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
1)甘氨酸与Cu(Ⅱ)可络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2)在实验条件下,甘氨酸与Cu(Ⅱ)主要形成2:1的配合物。当离子强度为I=0.1M、甘氨酸与Cu(Ⅱ)组成比(Gly/Cu)为2:1、pH=7.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而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表现不是很突出。pH=7.0的条件下甘氨酸与Cu(Ⅱ)的配位反应为二级反应,根据Arrhenius方程方程和Absolute-rate theory方程求得反应活化能 为7.009KJ/mol,自由能△G≠为4.321KJ/mol
3)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甘氨酸与Cu(Ⅱ)的配位反应机理。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在甘氨酸铜的螯合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影响甘氨酸与Cu(Ⅱ)配位反应的因数还有很多[20],比如原料、溶液的介电常数等。甘氨酸铜作为一种新型的补铜营养强化剂应用于食品中的研究逐渐增多,而且正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但是,由于价格过高、产品质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甘氨酸与Cu(Ⅱ)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用公式(1-3)对数据进行拟合,拟合曲线边径如图1-4和1-5从中可看出,此配位反应为一个二级反应,对甘氨酸和Cu(Ⅱ)的反应级数分别是一。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
1)甘氨酸与Cu(Ⅱ)可络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2)在实验条件下,甘氨酸与Cu(Ⅱ)主要形成2:1的配合物。当离子强度为I=0.1M、甘氨酸与Cu(Ⅱ)组成比(Gly/Cu)为2:1、pH=7.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而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表现不是很突出。pH=7.0的条件下甘氨酸与Cu(Ⅱ)的配位反应为二级反应,根据Arrhenius方程方程和Absolute-rate theory方程求得反应活化能 为7.009KJ/mol,自由能△G≠为4.321KJ/mol
3)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甘氨酸与Cu(Ⅱ)的配位反应机理。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在甘氨酸铜的螯合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影响甘氨酸与Cu(Ⅱ)配位反应的因数还有很多[20],比如原料、溶液的介电常数等。甘氨酸铜作为一种新型的补铜营养强化剂应用于食品中的研究逐渐增多,而且正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但是,由于价格过高、产品质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甘氨酸与Cu(Ⅱ)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网站客服咨询
本站现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为学校答辩通过后征集或原创写作设计开发,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开发写作团队,全面面向广大朋友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参考以及快速周到的写作设计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作品目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