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目录

关键词: 图书 人事 工资 网络 机械 客户 电子 电气 课件

您现在的位置: 清风毕业设计网 >> 辅导中心 >> 免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指数:]

银行储蓄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现在的银行储蓄系统工作效率低,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人们希望能更方便更省时就可以办理储蓄业务;随着拥有多种银行卡的人群不断增长,人们急切希望有一种通用的银行卡以便随时随地在哪家银行都可以存款;现在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在网购物、在家存款取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明显现在的银行储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益增长的需求,急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方便的、互联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优异的性能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各种管理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逐渐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办公或辅助其他工作以利用其高效的性能实现自动化办公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银行成了绝大多数人管理自己资金的首选。然而在日益增长的银行客户群体的压力下纯人为的储蓄办公系统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人们需要银行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方便的业务操作比如能够自助地开户、销户、查询余额并进行存取款等等。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银行储蓄业务系统则恰恰能符合绝大多数人对银行的业务需求。
在西方,储蓄理论同其它发展较为完善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和利率理论相比,并未形成相对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在论述储蓄时往往是将其作为研究其它问题时的附属。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储蓄同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密切关联造就了储蓄理论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16、17世纪,重农学派和重商学派便针对储蓄是否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有利产生了理论的分野。重农主义认为,储蓄在资本形成诸要素中居主要地位,肯定了储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然而,重商主义则强调限制奢侈、提倡节俭是国家贫困的根源,认为储蓄在某种情况下会对经济增长有弊。1766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Smith)将节俭美德正式引入了经济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储蓄作用理论。而在一个世纪后,马尔萨斯(Malthus)又指出无限制的储蓄不一定对社会经济增长有利,过度储蓄会减少社会需求。1906年,魏克塞尔(Wicksell)发表了对以后经济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储蓄投资理论,首次将储蓄与投资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提出了以储蓄等于投资为基本条件的货币均衡,即把储蓄作为借贷资本的供给,投资作为借贷资本的需求,以自然利率等于货币利率和储蓄等于投资为核心的货币均衡新方法。长期以来,关于储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促进作用以及储蓄的适度和同消费与投资需求相适应的重要性己经达成共识(凯恩斯1936) 。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居民储蓄在国内储蓄比重的提高,研究居民储蓄行为对提高政府在进行经济预测和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的主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学者对居民储蓄的这种超长增长也作了大量的分析,具体是从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西方主要储蓄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我国现阶段实际的数据图表来分析我国目前储蓄超常增长的这种现象。
臧旭恒、裴春霞(2004)认为,无论是在确定性还是在不确定的决策条件下,流动性限制因素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流动性限制何时起作用,都会使消费者的储蓄比他们想要的多;另一方面,即使现在没有流动性限制,未来起作用的可能性也会缩减当前消费[5 ]。穆怀中(1998)在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研究中,曾多方面考虑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关系,其中分析了社会保障水平与GDP、国内储蓄的关系。易丹辉、耿奎(2000)利用1953-1998年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人均实际储蓄进行有序样品聚类分析发现制度变化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1978-1998年,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配额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必定对居民储蓄行为产生影响,而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具有不一致性。龙志和(2003)提出了用不完全消费市场向完全消费市场转变的理论假说来解释我国居民50年来的消费-储蓄的变化。他认为,不完全消费市场的存在及变化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最重要的制度因素,是我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有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性原因。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现象,是不完全消费市场向完全消费市场转变过程中,居民在既不愿意放弃原有制度的福利,又要顾及未来支出增加而控制现期消费的两难选择的结果。王德文、蔡防和张学辉(2004)对国民宏观储蓄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增长速度是决定储蓄率变化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对储蓄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
王信(1996)使用 1978-1993 年的城乡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的数据,认为即期收入决定居民储蓄,而由于我国消费信贷很不发达,存在流动性约束,永久性收入模型在我国不成立。贺菊煌(1998)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检验,结论包括两个方面,当消费者没有预料到未来收入的增长,那么稳定状态下全社会储蓄率将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当消费者预料到未来收入的增长,那么稳定状态下全社会储蓄率一般不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
姜超(2006)利用了 2000 年到 2005 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测算了我国城乡居民的过度敏感性系数,进而提出了“二分”储蓄模型,最后通过数据修正了二分储蓄模型,证明了在短视型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1 的假设下,过度敏感性系数等同于短视型消费者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的利率弹性几乎为零。刘士杰(2010)从人口红利的理论框架出发,把分析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人口转变过程。把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途径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人口转变对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
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无论在哪个行业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了许多繁杂的事务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再加上如今国内互联网已经覆盖了绝对多数的大中小城市乡村因此基于网络的银行储蓄业务系统将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它可以在关于银行的储蓄业务上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其主要作用具体如下 1.该系统可以代替银行业务人员服务使用者满足使用者的各项业务需求。 2.使用计算机来对用户的私密信息以及至关重要的金融数据进行管理可远远降低由于人为的误操作而带来的重大损失。 3.使用该系统用户可以自助地进行开户销户查询余额以及存取款等业务足不出户便能实现以前需要在银行排队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目的。 4.该系统节省了许多人力资源减少了许多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从而使银行的利润有所增长。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银行储蓄业务系统的开发流程包括前期的对银行储蓄业务的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中期的软件设计建模和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编写程序实现业务系统的所需功能这三个阶段。 首先,对银行储蓄业务的调研分析。在这个阶段,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电子数据了解实际的银行储蓄业务的具体功能分类和不同的详细操作流程。其次,进行软件建模和数据库设计。在这个阶段结合J2EE的相关知识,将所了解的银行业务功能和流程进行抽象分为下面三个层面与用户交互的表现层接受用户要求并返回用户所需信息,管理后台数据库的模型层将用户抽象为一个个实例模型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连接,表现层和模型层的控制层接受用户交互信息通知模型层更新后台数据库,并通过模型层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所需信息转发给表现层呈现出来。用UML图对这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建模表明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从而构建一个初步的框架。然后根据收集的用户信息设计实现多个数据库表实现对用户所需信息的高效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最后编程实现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在这个阶段要实现界面美观友好的表现层高效的控制层及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符合要求的模型层,并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之后在服务器上运行该测试系统进行代码调试优化实现预期的目标。    
设计实现银行储蓄业务系统目前认为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系统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以及设计一个美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一个高效的数据库。基于J2EE的良好的平台可移植性和其中相关技术规范的开源代码库的良好的可重用性决定,利用J2EE的相关知识用JSP完成动态可交互的前台页面实现开户销户查询余额以及存取款等业务的信息呈现与收集。用SERVLET实现控制层完成接受来自JSP表现层的信息,通过模型层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或则更新信息并转发给相应的JSP页面呈现结果。用JAVABEAN实现模型层抽象用户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模型作为与后台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的信息载体。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多个用户相关数据表。用TOMCAT作为测试的WEB服务器运行该系统能成功地让用户实现开户销户查询余额等业务功能。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基于J2EE的良好的平台可移植性和其中相关技术规范的开源代码库的良好的可重用性决定,利用J2EE的相关知识用JSP完成动态可交互的前台页面实现开户销户查询余额以及存取款等业务的信息呈现与收集。用SERVLET实现控制层完成接受来自JSP表现层的信息,通过模型层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或则更新信息并转发给相应的JSP页面呈现结果。用JAVABEAN实现模型层抽象用户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模型作为与后台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的信息载体。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多个用户相关数据表。用TOMCAT作为测试的WEB服务器运行该系统能成功地让用户实现开户销户查询余额等业务功能。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
主要参阅文献
[1] 清汉计算机工作室《Visual Basic6.0 数据库开发与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2] 敬铮主编、于英杰编著《Visual Basic6.0 数据库开发与专业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
[3] 刘韬、骆娟、何旭洪编《Visual Basic6.0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4月
[4] 佳文工作室创作《Visual Basic6.0 编程实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5] 求是科技编《Visual Basic6.0入门与提高》人民邮电2004年9月
[6](美)David Jung Pierre Boutquin John D.Conley 等著《Visual  Basic6.0开发人员参考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
[7] [美]Noel Jerke 著《Visual Basic6.0 参考大全》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年6月
[8] 刘恩涛、赵耀峰 著《Visual Basic 6.0编程技巧与实例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 Craig Eddy 、Timothy Buchanan《中文Access 2000 24学时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10]《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  吴钦藩 编着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
[11]《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张海藩  编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12]《软件工程》 任胜兵 邢琳 编着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银行储蓄管理系统由银行人员来进行操作,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存款、取款、销户等,因此,该数据库中必需存放两种人员的信息:一是管理员(银行操作人员)信息,一是普通用户信息。不同权限的用户通过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正确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在数据库中有时候多个表之间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数据,这样便浪费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减慢了访问数据库的速度。因此,在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数据的重复,使数据具有最小的冗余度。 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银行储蓄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应最大程度上满足偏远地区小储蓄所的各种需要,并尽量符合实用安全简捷美观的原则。 2.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便于系统各功能的修改和组合,便于维护人员维护和修改。3. 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主要由其数据访问速度快;便于修改其结构;逻辑化表示数据,用户不需要知道数据是如何存储的,并能够容易设计复杂的数据查询来检索数据等特点。 尽量采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以达到提高开发效率
六、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创新点
1、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2、需求分析 3、可行性分析 4、熟悉开发环境 5、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6、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7、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设计下载,代写论文,定做毕业设计-清风毕业设计网
毕业设计客服咨询
清风毕业设计网提供的所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从学校直接征集或原创开发,本团队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的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毕设开发论文写作管理团队,全面面向高校学生提供毕业设计以及快速周到的毕业设计售后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