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目录

关键词: 图书 人事 工资 网络 机械 客户 电子 电气 课件

当前位置: 清风毕业设计网 >> 生物化学毕业设计 >> 毕设论文简介

硅溶胶表面改性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作品编号:SWHX0469 开发环境: WORD全文:25页 论文字数:10000
此硅溶胶表面改性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毕业设计完整版包含[论文]

以下仅为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TAGS:硅溶胶,环氧树脂 指数:]
图3.1中未改性硅溶胶干燥后的红外光谱在1115cm-1处有很强很宽的吸收峰,对应Si-O-Si的对称收缩振动峰,该键同时在798cm-1处表现出对称收缩振动峰。此外,在3000~3500cm-1处出现的为硅羟基振动峰,1631cm-1处出现的为SiO2表面吸附的自由水层的峰。
将SiO2从硅溶胶转移到异丙醇中,得到的SiO2异丙醇分散液,经除去异丙醇溶液并于80℃下干燥至恒重,经红外光谱分析,与原生的硅溶胶中SiO2的谱图相比,在2890cm-1和2975cm-1处出现了两个新峰,分别为-CH和-CH3的伸缩振动吸峰,从而证明了SiO2表面羟基与异丙醇发生了反应,在表面接枝上了-OCH(CH3) 2基团。
从图3.1可以看出,与相转移之后的未改性SiO2粒子相比,偶联剂表面接枝以后的SiO2粒子在红外谱图中的-CH3、-CH峰更为明显,同时SiO2粒子表面的3450cm-1左右的羟基峰和1631cm-1处的吸附水层峰也明显也比未改性之前要小,说明偶联剂通过和SiO2表面的羟基反应成功的接枝到了粒子的表面,并使得纳米SiO2具有了亲油性。
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10~40%)的偶联剂改性SiO2的异丙醇分散液(其中SiO2含量5%)后采用Malvern Zetasizer 3000HS 测试仪测定了改性前硅溶胶水分散体系和异丙醇体系以及后采用KH560和自制GPPTES对SiO2进行改性后得到的异丙醇分散液中纳米SiO2粒子的粒径。得到的数据列于表3.1中。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当偶联剂用量较少时,偶联剂仅仅接枝在粒子的表面而未进入堆积体而“打散”其结构,因而由于链长对动态光散射法测得的流体力学半径的影响,使得粒径相比未改性时稍有增大(图3.2.a);当偶联剂用量继续增加,更多的偶联剂分子可以扩散到堆积体内部而打散其结构,从而使得粒径逐渐减小(图3.2.b、c),因此,由于小分子量的偶联剂(如KH560和GPPTES4)更容易扩散到堆积体的内部而形成更小的粒径,而分子量较大的偶联剂不容易扩散到其内部,得到的分散体系粒径相对较大;此外,由于偶联剂与SiO2表面羟基的反应存在一个饱和值,当偶联剂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硅溶胶表面改性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相关毕业设计:

    没有相关设计
网站客服咨询
本站现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为学校答辩通过后征集或原创写作设计开发,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开发写作团队,全面面向广大朋友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参考以及快速周到的写作设计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设计下载,代写论文,定做毕业设计-清风毕业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