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与研究
作品编号:SWHX0394 开发环境: WORD全文:35页 论文字数:10000字 此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与研究毕业设计完整版包含[论文] |
以下仅为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通过设置电磁阀的切换时间可以将柱1中任意感兴趣组分切割至柱2进行进一步分离。样品组分在阻尼柱没有保留,停留时间小于0.01min,因此样品组分在FID B检测器测定的保留时间即为该组分在柱1的保留时间,直接据此确定待切割组分的阀切换时间。需要反吹时,改变压力设置使PCM压力大于进样口压力,柱1中的组分即被反吹至进样口的分流口放空。
根据图6、图7可以看出单一的毛细管柱无法使混标完全分离,根据1-Propanol正丙醇与MDE二甲基醚,iso-Butanol异丁醇与1-butanol正丁醇不能在柱1完全分离,却能在柱2上完全分离,ter-Pentanol叔戊醇与sec-Butanol仲丁醇不能在柱2上完全分离,但在柱1 上能很好的分离。所以可以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将ter-Pentanol叔戊醇与sec-Butanol仲丁醇切割至FID B检测器,通过此双柱系统混标就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电磁阀时间控制事件表见表4。
色谱条件见2.2.3节,按上述条件试验所确定的切割时间表,测定ASTM D4815专用标准混标,根据3.3测定的各响应因子计算含量,测定结果对比见表9。从表9对比结果来看,本方法的测量值与ASTM D4815标准混标的检定含量存在一定偏差,但因为ASTM D4815用标准混标打开时间过长,虽然第一次使用后就保存在4℃冰箱中,但因为时间的关系里面的物质还是会有一定的挥发,从而导致实际含量的变化。标准标图谱见图14。
通过单组份标样和混合标样试验,确定的切割时间事件见表4,各组份响应因子见表7,线性回归方程见表6,13种含氧物质校正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线性相关良好。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3%,精密度良好;各含氧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通过此方法,分析可以在20分钟左右完成。从而实现了汽油中含氧物质的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车用汽油含氧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与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根据图6、图7可以看出单一的毛细管柱无法使混标完全分离,根据1-Propanol正丙醇与MDE二甲基醚,iso-Butanol异丁醇与1-butanol正丁醇不能在柱1完全分离,却能在柱2上完全分离,ter-Pentanol叔戊醇与sec-Butanol仲丁醇不能在柱2上完全分离,但在柱1 上能很好的分离。所以可以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将ter-Pentanol叔戊醇与sec-Butanol仲丁醇切割至FID B检测器,通过此双柱系统混标就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电磁阀时间控制事件表见表4。
色谱条件见2.2.3节,按上述条件试验所确定的切割时间表,测定ASTM D4815专用标准混标,根据3.3测定的各响应因子计算含量,测定结果对比见表9。从表9对比结果来看,本方法的测量值与ASTM D4815标准混标的检定含量存在一定偏差,但因为ASTM D4815用标准混标打开时间过长,虽然第一次使用后就保存在4℃冰箱中,但因为时间的关系里面的物质还是会有一定的挥发,从而导致实际含量的变化。标准标图谱见图14。
通过单组份标样和混合标样试验,确定的切割时间事件见表4,各组份响应因子见表7,线性回归方程见表6,13种含氧物质校正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线性相关良好。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3%,精密度良好;各含氧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通过此方法,分析可以在20分钟左右完成。从而实现了汽油中含氧物质的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车用汽油含氧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与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相关毕业设计:
- 没有相关设计
网站客服咨询
本站现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为学校答辩通过后征集或原创写作设计开发,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开发写作团队,全面面向广大朋友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参考以及快速周到的写作设计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作品目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