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电解质配方对DSSC性能的影响
作品编号:SWHX0109 开发环境: WORD全文:24页 论文字数:9500字 此不同电解质配方对DSSC性能的影响毕业设计完整版包含[论文] |
以下仅为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本文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原理,国内外发展现状,器件构造以及表征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离子液态电解质中含有的碘离子、LiI、叔丁基吡啶(TBP)的含量和离子液体浓度及4种离子液体这5方面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发现碘的含量对于电解液的效率影响最大且最不稳定。并总结了DSSC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DSSC电池中电解质的关键作用是将电子传输给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并将空穴传输到对电极,电解质的性能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因此,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配制不同的电解质,进行光伏性能的检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而进行优化,得到电解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
通过多孔层效率较好的正交-6与电解质搭配组合,组装测试其光电效率,得表4。
仅由表4可知使用碘浓度0.15M时,光电效率最佳;LiI浓度为0.05M效率较好;1、 3-二甲基咪唑碘在浓度为浓度为1.2M时效率最好,可见链长度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加,体系粘度增大,降低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和I3-在其中的扩散速率;TBP浓度为0.45M时效率较好;但是这些结果还无法确定因素的显著性,因此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到下表5。(α=0.05)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碘浓度的增加开路电压Voc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可见碘浓度对开路电压影响很小,短路电流随着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为适当提高碘浓度,可降低电极反应的界面传输电阻,所以短路电流会增大。
随着碘浓度的增加,填充因子FF也表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可以解释为:I3- 浓度较低时,受I3-在电池内部扩散控制,铂电极上的稳态扩散电流密度不能满足要求,需消耗一部分的功率来弥补I3-的扩散控制,因而FF较低。但随着I3-浓度的增加,铂电极上的稳态扩散电流密度相应增大,用于弥补I3-的扩散控制所消耗的功率减少,FF也有所增加。但当I3-的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不同电解质配方对DSSC性能的影响”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DSSC电池中电解质的关键作用是将电子传输给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并将空穴传输到对电极,电解质的性能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因此,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配制不同的电解质,进行光伏性能的检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而进行优化,得到电解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
通过多孔层效率较好的正交-6与电解质搭配组合,组装测试其光电效率,得表4。
仅由表4可知使用碘浓度0.15M时,光电效率最佳;LiI浓度为0.05M效率较好;1、 3-二甲基咪唑碘在浓度为浓度为1.2M时效率最好,可见链长度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加,体系粘度增大,降低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和I3-在其中的扩散速率;TBP浓度为0.45M时效率较好;但是这些结果还无法确定因素的显著性,因此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到下表5。(α=0.05)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碘浓度的增加开路电压Voc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可见碘浓度对开路电压影响很小,短路电流随着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为适当提高碘浓度,可降低电极反应的界面传输电阻,所以短路电流会增大。
随着碘浓度的增加,填充因子FF也表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可以解释为:I3- 浓度较低时,受I3-在电池内部扩散控制,铂电极上的稳态扩散电流密度不能满足要求,需消耗一部分的功率来弥补I3-的扩散控制,因而FF较低。但随着I3-浓度的增加,铂电极上的稳态扩散电流密度相应增大,用于弥补I3-的扩散控制所消耗的功率减少,FF也有所增加。但当I3-的
本生物化学毕业设计“不同电解质配方对DSSC性能的影响”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相关毕业设计:
网站客服咨询
本站现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为学校答辩通过后征集或原创写作设计开发,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开发写作团队,全面面向广大朋友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参考以及快速周到的写作设计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作品目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