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技术研究
作品编号:DZDQ548 开发环境: WORD全文:52页 论文字数:22000字 此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技术研究毕业设计完整版包含[论文] |
以下仅为极少介绍,详细内容请点击购买完整版!

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稀疏ad-hoc节点的网络结构下的数据收发问题,利用一种类似与接力赛的传输模式实现在该类网络中可靠的数据收发技术。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在无法建立连接的网络和随机性中断网络中能够进行通信的技术,表现出一种对这类特殊网络具有“容忍”的能力[12]。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linux系统安装,内核源码安装和编译。
2、linux系统下无线网卡的驱动安装与配置。
3、PC104的组装和系统安装、配置。
4、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基本掌握了其工作原理。
5、深入学习了linux系统下的socket网络编程,完成了程序的初步设计。
6、完成了通信链路中断情况下的数据收发算法设计与实现。
7、在该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算法中融入断点续传的机制,使设计的程序在实现数据传输的时候效率更高。
8、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多种情况下的网络数据收发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但是,从设计出的程序结果可以看出,基本上实现了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由于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技术是一种很新颖的通信技术,因此还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
1、程序算法中待改进的问题
(1)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进行各个节点程序功能的融合。使每个节点都可以担任数据的收集,发送及作为中转节点的多项任务。
(2)提高节点的自动检测路由和查找路由的能力,使节点在网络链路发生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寻找下一跳节点作为数据的中转节点。
(3)当通信系统中的节点大于3个,例如,系统中有5个节点,其中一个为接收数据信息的中心节点。当节点1有数据向中心发送,但无法同中心建立通信连接。节点1在自己的可通信范围内又查找到了多个可通信节点,例如,节点2和节点3。考虑节点对数据信息的转发路径。
本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毕业设计“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技术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稀疏ad-hoc节点的网络结构下的数据收发问题,利用一种类似与接力赛的传输模式实现在该类网络中可靠的数据收发技术。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在无法建立连接的网络和随机性中断网络中能够进行通信的技术,表现出一种对这类特殊网络具有“容忍”的能力[12]。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linux系统安装,内核源码安装和编译。
2、linux系统下无线网卡的驱动安装与配置。
3、PC104的组装和系统安装、配置。
4、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基本掌握了其工作原理。
5、深入学习了linux系统下的socket网络编程,完成了程序的初步设计。
6、完成了通信链路中断情况下的数据收发算法设计与实现。
7、在该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算法中融入断点续传的机制,使设计的程序在实现数据传输的时候效率更高。
8、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多种情况下的网络数据收发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但是,从设计出的程序结果可以看出,基本上实现了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由于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技术是一种很新颖的通信技术,因此还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
1、程序算法中待改进的问题
(1)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进行各个节点程序功能的融合。使每个节点都可以担任数据的收集,发送及作为中转节点的多项任务。
(2)提高节点的自动检测路由和查找路由的能力,使节点在网络链路发生中断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寻找下一跳节点作为数据的中转节点。
(3)当通信系统中的节点大于3个,例如,系统中有5个节点,其中一个为接收数据信息的中心节点。当节点1有数据向中心发送,但无法同中心建立通信连接。节点1在自己的可通信范围内又查找到了多个可通信节点,例如,节点2和节点3。考虑节点对数据信息的转发路径。
本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毕业设计“大延迟条件下的数据收发技术研究”论文由清风毕业设计网[www.lunwen550.com]征集整理!
相关毕业设计:
- 没有相关设计
网站客服咨询
本站现有毕业设计作品均为学校答辩通过后征集或原创写作设计开发,集多年从事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及海量的资料,结合强劲的开发写作团队,全面面向广大朋友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参考以及快速周到的写作设计服务。
购买后获取论文或有定做需求请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
作品目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