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旅馆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收入以及闲假的时间越来越多,利用假期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国内旅游市场必将进一步扩大,加上消费结构的改变,这些都为旅馆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次的次毕业设计——多层旅馆设计,很好地迎合了这一点,是对旅馆设计的发展的进一步探讨。
拟在市新城区内建一多层旅馆,其为一栋综合性公共建筑。其中建筑面积为12000-15000m2,提供180间客房及餐厅、会议、购物等服务设施。拟建的多层旅馆包括客房部分(占总建筑面积50-60%),公共部分(占总建筑面积25-30%),餐饮部分(占总建筑面积15-20%),康乐部分,行政管理用房和技术用房,建筑的容积率小于2,建筑密度小于0.4,绿化率大于30%。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三级,属III类建筑场地类型。
通过对这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设计,从场地规划,建筑内部功能的安排与设计,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到结构方面的全面的独立设计与计算,这些实践性较强的环节带给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首先,有了建筑设计的亲身经历,使结构设计者为以后更好的与建筑师合作,增进两专业之间的互相了解与沟通将起到很好的效果;其次,进一步巩固和运用大学4年所学的建筑结构知识,使理论知识上升到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与理解,且通过电算、手工和计算机绘图,使我较好的掌握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再次,使学生毕业前,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学习、掌握和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设计的方法,获得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
二、研究主要内容
完成市区拟建的一幢多层旅馆的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内容:熟悉任务书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制定建筑方案,并根据防火要求,抗震要求,及通风,采光效果,对各功能房间进行具体布置,进行方案的调整和修改
结构设计内容: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布置结构方案,通过tbsa结构软件进行框架设计,进行楼盖梁板布置并进行配筋,选择合理的基础类型并进行设计计算,进行楼梯结构设计计算。
最后根据设计结构绘制建筑设计图和结构设计图。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总体上了解多层旅馆的有关概念、组成、原理、各个环节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知识。
2、针对多层旅馆建筑设计要求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深入学习相关的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在结合结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不断改进设计出创新的思路或者改进的作品,得到初步的建筑方案
3、通过毕业设计调研环节,了解我国大城市的多层旅馆建筑风格,修改完善方案,确定最优方案。
3、在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上进行结构方案布置,力求使结构受力体系合理,传力路径明确。
4、利用TBSA对自己设计的多层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接着进行多层框架结构的内力及配筋计算,通过分析电算的结论,优化结构体系。
5、楼盖结构设计,楼盖采用整体现浇式肋梁楼盖,双向板按弹性法计算,并进行楼板的内力计算和配筋。
6、基础结构设计,根据工程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布置,施工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基础类型,并进行内力计算及配筋。
7、楼梯结构设计,采用板式楼梯,并进行楼梯结构内力计算及配筋。
8、根据所设计建筑和其所采用的结构,绘制建筑设计图和结构设计图。
9、外文文献翻译及参考文献整理,并进行设计材料整理和装订。
四、研究进度计划
毕业设计时间为2月25日至6月25日:共17.5周
其中:
项 目 时间安排 周数
建筑方案布置 2/25-2/29 1.0
结构方案布置 3/03-305 0.5
建筑方案调整 3/06-3/14 1.5
毕业设计调研 3/15-3/31 2.5
结构方案调整 4/01-4/04 0.5
楼盖结构设计 4/07-4/12 1.0
结构电算 4/14-4/25 2.0
基础结构设计 4/28-5/07 1.5
楼梯结构设计 5/08-5/09 0.5
画建筑设计图 5/12-5/23 2.0
画结构设计图 5/26-6/10 2.5
设计总结与答辩资格考试 6/11-6/13 0.5
毕业设计答辩 6/16-6/18 0.5
成绩评定 6/19-6/20 0.5
设计材料装订与审定 6/23-6/25 0.5
五、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邢双军主编,房屋建筑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10]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清华大学主审,混凝土结构(中册)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
[11] 周克荣,顾祥林,苏小卒. 混凝土结构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3.
[12] 赵明华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2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
[13] Modeling the Impact of Failed Members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 Analysis of Frame Structures G. Kaewkulchai and E. B. Williamson, M.ASCE2
[14] Safe Scaled Distance for Masonry Infilled RC Frame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Airblast Loads Chengqing Wu and Hong Hao
[15] 周果行. 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客服微信号:hastp888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论文”